然而,几个月之前爆发的“中兴事件”却撩拨到了国人们敏感的神经。“芯片”这一至关重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纵观整个芯片发展的历史,细细研究芯片从无到有的过程,不管是英特尔,还是高通,无一不是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之后,再厚积薄发的。芯片是现代工业金字塔的塔尖,但是这个塔尖依托于厚实的基座与塔身。与西方大国们经历过一次、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其特殊性,有其不可复制与难以逾越的地方。前进的道路上,总有羁绊,但每时每刻,总是离目标更近了一些。
近日,有关于“中国芯”的好消息传来。由位于上海某工业园区内的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和营运的12英寸先进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首台工艺设备——荷兰阿斯麦(ASML)光刻机的搬入,标志着华虹六厂从基建阶段进入工艺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非常荣幸的是,协达冷气(Sharecold)为该生产线建设项目设计建造了相关的冷冻库与冷藏库,且皆为防爆库。“上海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有你,有我,有协达。
以后,在上海,就能生产28纳米芯片。
作为上海市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项目,华力12英寸先进生产线总投资387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月产能4万片的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
集成电路技术进步,一般用芯片集成度和微细加工精度两个指标来衡量。芯片集成度,指单一芯片中所含有的晶体管数量。晶圆尺寸从3英寸、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已发展到目前的12英寸,并且18英寸也开始处于研发阶段。从目前全球晶圆厂产能情况来看,12英寸生产线主要生产高性能产品,工艺技术更加先进,是目前的主流建设方向。行业知名咨询机构ICInsights(集成电路观察)分析认为,截至2016年底,300毫米(12英寸)晶圆占全球晶圆厂产能的63.6%,预计到2021年底将达到71.2%,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1%。
华力12英寸先进生产线工艺覆盖28—14纳米技术节点。目前,世界集成电路生产水平最高已达到7纳米,主流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为28—14纳米,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企业生产工艺水平最高为28纳米。华虹集团此前已拥有一条全自动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目前主要采取的是55—28纳米技术。相比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此次项目在技术工艺和产能两方面都有所提升。
“中国大陆28纳米芯片的产能非常少,未来4万片月产能建成后,我国28纳米芯片的产能将提升一倍。到时候,我们使用的高端芯片将有一部分来自国产,在上海就能生产28纳米芯片,这对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意义深远。”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雷海波说,28纳米芯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手机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芯片。该项目主要从事逻辑芯片生产,在这一技术基础上,可以开发出射频、高压、嵌入式存储器类芯片等许多产品,重点服务国内设计企业先进芯片的制造,并满足部分事关国家信息安全的重点芯片制造需求。
“中国芯”的未来,从这里起航。
冷库在建造中的现场,“中国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生产出来的
华力生产线建设项目场外一景
处于紧张施工状态下的协达人们
未来筚路而蓝缕,我们踏步向前。